電影片公映許可證,俗稱"影片通過令"。每次在影院看電影時,出現在片頭的綠底龍頭標志,因上面寫有“公映許可證”以及電審字號,一直被視為電影的“準生證”。
1.地(市)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的各類影視文化單位;
2.制片單位實有資金達到所拍攝影片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。
向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報送下列材料:
1、拍攝影片的備案申請表;
2、不少于1000字的故事梗概一份,4號字體規范文字,計算機打??;
3、編劇允許備案單位使用其作品的授權書;
4、營業執照副本原件(核對后當即退回)及復印件一份;
5、制片單位賬戶所在銀行出具的資金證明(對帳單);
6、《攝制電影許可證(單片)申請書》;
7、如拍攝數字電影,需提交《電影數字節目制作主要設備使用清單》;
8、凡影片主要人物和情節涉及外交、民族、宗教、軍事、公安、司法、歷史名人和文化名人等方面內容的(以下簡稱特殊題材影片),需提供電影文學劇本一式三份,并要出具省級或中央、國家機關相關主管部門同意拍攝的書面意見,涉及歷史和文化名人的還需出具本人或親屬同意拍攝的書面意見。
9、如已基本確定主創人員(導演、主要演員)的,同時報送影片主創人員名單。
備案相關的辦理期限:
一、對備案劇本(梗概)是否允許拍攝的答復期限:
1、如同意拍攝的,電影局在二十個工作日內電話通知制片單位,前來領取《設置電影片許可證(單片)》或回執單,可按備案的電影劇本(梗概)進行拍攝;
2、如對備案的電影劇本(梗概)有修改意見或不同意拍攝的,電影局在二十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制片單位;
3、如電影劇本需另請相關主管部門和專家評審的,電影局電話告知制片單位,自合格劇本送達電影局時起延長二十個工作日;
二、按備案單位的要求向允許拍攝備案電影劇本(梗概)的制片單位出具如下材料:
1、《攝制電影許可證(單片)》;
2、到工商局辦理增加電影制作(單片)經營范圍的《<攝制電影許可證(單片)>資格認證證明》。
電影故事片(數字)送審須知:
一、故事片(數字)混錄雙片送審步驟(初審階段 內容審查):
1、程序:
影片攝制完成后,先送混錄雙片審查,廣電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自收到HDCAM帶及相關材料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查決定。審查合格的,發給《影片審查決定書》和《電影片公映許可證》片頭。審查不合格或需要修改的,在《影片審查決定書》中作出說明,通知制片單位。
2、混錄雙片(數字)送審須送交下列材料:
1、數字電影送高清數字節目帶(HDCAM)一套;
2、故事片(數字)送審清單一份(《國產影片(數字)送審清單》),送審單一式三份并附電子版《國產影片審查報批表》,須加蓋第一出品單位的公章;
3、影片主創人員名單一份并附電子版(《主要創作人員登記表》);
4、影片英文片名譯名的報告(由備案單位提前書面報告,經同意后印制在中文片名下面);
5、增加、變更出品單位或攝制單位的,須提前申報(附合同),并經電影局批復同意后,報送同意增加、變更出品單位或攝制單位批復的復印件;沒有提前申報的,須補報相應材料,出品單位、攝制單位數量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,須附合同;在字幕中出品人數量和出品單位數量須一致,且出品人數量不得超過出品單位數量。所有出品單位、攝制單位的變更須在領取公映許可證之前完成;
6、故事片(數字)完成臺本的電子文檔;
7、交回該片的《電影劇本(梗概)備案回執單》或《攝制電影片許可證(單片)》的原件或復印件;
8、如故事片變更片名,須報送更改片名批復的復印件,須在領取公映許可證前變更;
9、領取公映許可證片頭時經辦人的授權書(須加蓋第一出品單位公章)。
二、影片數字母版送審(終審階段 技術審查):
數字電影送審數字母版必須報送的材料:
1、影片數字母版一套--松下D5或索尼HDSR等(片頭須加龍標)并同時報送《電影片數字母版制作送審單》,須加蓋制作單位公章;
2、影片DVD三套(中外合拍片四套)、數字高清帶HDCAM帶、BETA宣傳帶(長度為10-15分鐘)各一套;(每份帶子與包裝盒的正面、側面均須貼有片名及出品方的標簽);
3、定為民族語影片,須送國際樂效一套;
4、相關劇照若干或海報(1-2張)并附光盤;
5、領取影片公映許可證的授權書(須加蓋第一出品單位公章)。
審批時間60-90個工作日。
知企網收取的是咨詢服務費,其中包含官費。
1、材料要求:辦理材料應做到準確、全面且符合管理部門的要求;
2、辦理時間:企業應在開展業務前取得證書。
國家對與電影有關的哪些活動實行許可制度?
答:國家對電影攝制、進口、出口、發行、放映和電影片公映實行許可制度。未經許可,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電影片的攝制、進口、發行、放映活動,不得進口、出口、發行、放映未取得許可證的電影片。
掃一掃咨詢
知企網微信官方客服
客服熱線:400-885-0909
24小時在線咨詢
*我們將對您的號碼嚴格保密,請放心使用
服務評價
好評度